跨越两千年:敦煌见证东西方文明交流互鉴
驼铃声声、商贾云集。两千多年前,古丝绸之路上的咽喉要冲敦煌见证了商旅、使者络绎东西。伴随古丝绸之路而来的多元文明,在这座偏居大漠的边陲之城碰撞交融,凝聚出无数史诗和动人故事。
驼铃声声、商贾云集。两千多年前,古丝绸之路上的咽喉要冲敦煌见证了商旅、使者络绎东西。伴随古丝绸之路而来的多元文明,在这座偏居大漠的边陲之城碰撞交融,凝聚出无数史诗和动人故事。
对班锐来说,过去11年,敦煌讲解员是她最重要的工作。起初,她以为讲解员只要复述讲解词就可以了,伴随着深入的学习,她发现讲解不光要讲,还要解。“如果我自己都没弄明白,我怎么给大家讲解?”于是,她开始学习中国美术史、建筑、民俗、舞蹈等,还有专家们的相关研究成果,成
5月29日,第四届文明交流互鉴对话会集中采访活动举行,中央及省、市新闻媒体记者围绕“一带一路”倡议为共建国家带来的变化、敦煌文化的传播弘扬等话题,与出席对话会的国外嘉宾进行深入交流。
“我非常高兴地看到,第四届文明交流互鉴对话会在敦煌举行。敦煌的历史引人入胜,在古丝绸之路上,敦煌自古就是一个商品交换和文明交流的中心。”第四届文明交流互鉴对话会在敦煌召开前夕,美国作家、爱荷华国际写作计划主任克里斯托弗·梅里尔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
5月22日,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学勤书院“励行计划”研学团队走进敦煌,十余名青年学子展开了深度文化考察。本次“励行计划”以“丝路华章 万象敦煌”为主题,以一场贯穿古今的文化探索之旅,揭开这座丝路名城的历史脉络与创新活力。
上述场景,是“大思政课”甘肃品牌越走越实的真实写照。近年来,甘肃省教育系统坚持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试点为牵引,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指导委员会和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共同体为抓手,大中小学共学共研共享资源,实现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有机融合、课堂育
别人是播完就抬走,它是一直有观众一直有讨论,作为近两年来的拉新Top1,出口30多个国家主流电视台,现在还在各类数据榜单上霸榜。
2023年,对于董宇辉而言,是跌宕起伏的一年。昔日的直播一哥,因“团队调整”被边缘化,离开了东方某选的核心话语权,被迫“转场”。许多人以为他就此沉寂,或黯然离开舞台。可谁能想到,这位在直播间里念诗讲理、谈天说地的儒雅中年人,不声不响地完成了一场漂亮的“转身”,
文物不会说话,科技如何令它们“发声”?敦煌研究院院长苏伯民从“数字敦煌”的宝贵经验出发,分享了新技术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打造新平台的经验,展示跨文明对话的全新可能。
这件作品由甘肃广电传媒集团旗下甘肃广电科技有限公司签约平凉市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杨凯精心创作,是用古老的非遗面塑技法立体再现敦煌榆林窟第25窟《观无量寿经变》中的壁画精华,让观众领略敦煌佛教艺术和古代建筑的独特魅力。
2015年,敦煌市激昂奏响冲锋号角,拉开争创全国文明城市的序幕。全市干部心系文明创建,登门入户,倾听民情;深入实地,查摆不足,确保工作推进与问题解决皆在一线。媒体推出《人大代表替你问》问政节目,推动群众诉求落地。精心打造“‘月’商量?‘越’合美”等协商议事品牌
2015年,敦煌市激昂奏响冲锋号角,拉开争创全国文明城市的序幕。全市干部心系文明创建,登门入户,倾听民情;深入实地,查摆不足,确保工作推进与问题解决皆在一线。媒体推出《人大代表替你问》问政节目,推动群众诉求落地。精心打造“‘月’商量・‘越’合美”等协商议事品牌
在现场,记者看到展览大部分以展板形式,图文并茂呈现“古人趣生活”“古代有科技”“莫高精神”等内容,全国政协委员、上海科技馆馆长倪闽景介绍,本次展览共8个单元,“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敦煌概貌,第二部分呈现敦煌壁画的内容,第三部分强调莫高精神。”
5月23日下午,在静教院附校,小小的“一平米博物馆”里,敦煌文化与艺术瑰宝的全面微缩展示,让青少年在校园内即可“触摸”千年文明。这是上海科技馆品牌教育项目“科际穿越·科创校长空间站”首次走进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以“千年敦煌进校园 文化薪火永相传”为主题,举
5月23日下午,“我家住在莫高窟”敦煌文化巡展上海站暨上海科技馆“一平米博物馆”静安区启动仪式在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举行。此次是“一平米博物馆”首次落地静安,敦煌文化与艺术瑰宝得以全面微缩展示,让青少年在校园内“触摸”千年文明。
5月23日,上海科技馆品牌教育项目“科际穿越·科创校长空间站”走进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以“千年敦煌进校园 文化薪火永相传”为主题,举行“我家住在莫高窟”敦煌文化巡展上海站暨上海科技馆“一平米博物馆”静安区启动仪式。
通过对敦煌文化与艺术瑰宝的全面微缩展示,让青少年在校园内即可“触摸”千年文明。今天下午,上海科技馆品牌教育项目“科际穿越·科创校长空间站”走进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以“千年敦煌进校园 文化薪火永相传”为主题,举行“我家住在莫高窟”敦煌文化巡展上海站暨上海科技
敦者,大也;煌者,盛也。敦煌,作为丝绸之路的“咽喉锁钥”,中西交流的“重要纽带”,在历史的长河中交汇文明光彩,积淀华光璀璨,赓续着丝绸之路绵亘万里、延续千年的交融之道,绽放出中华文明生机盎然、海纳百川的自信之光。
5月23日,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在京举行,敦煌市荣膺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称号。甘肃同获此项称号的还有玉门、崇信、肃南、永靖四县市,这也是甘肃省第一批荣获“全国文明城市”称号的县级城市。这一殊荣,是18万飞天儿女梦寐以求的向往,亦是敦煌人民十载如一日、潜心
文化是国家和民族之魂,也是国家治理之魂。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甘肃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是中